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水利局等部门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7-12 11:58:3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8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水利局等部门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


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水利局等部门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通知

信政文〔2006〕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水利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财政局、交通局、物价管理办公室、纠风办等部门制定的《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六年元月四日



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办法

市水利局 市国土资源局 市公安局
市财政局 市交通局 市物价管理办公室 市政府纠风办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规范采砂行为,合理开发利用河砂资源,保障河道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河南省公安厅、河南省水利厅《关于治理整顿河道采砂的通告》,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砂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并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等附属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改变。

河道采砂实行采砂许可制度。

第三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开采、运输以及储存经营河砂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河砂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坚持政府领导、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联合执法、利益共享的原则。

第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对河砂开采、运输和储存经营的管理,维护采砂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河砂资源,保障河道防洪安全。

第六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河道采砂综合管理权,所属的河道采砂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联合制定有关管理措施,规范县(区)采砂权出让活动和采砂费、税、基金征收工作。

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河砂开采、运输和储存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区)公安、交通部门按各自职责和本办法规定,负责对运砂秩序、储砂经营的监督管理,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采砂秩序管理、费税征收和稽查工作。国土资源、工商、财政、物价、地税等部门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河道采砂的管理和费、税、基金征收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采砂权出让工作以及各种纠纷的调解,保证河砂采运有序进行。

第二章 规划与计划的编制

第七条 河道采砂实行统一规划制度。

县、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河砂资源的分布、储量等情况进行勘察,编制勘察报告,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河砂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会同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编制开发利用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开发利用规划的编制,应当优先考虑河道防洪安全,明确禁采区和禁采期,防止无序开采和掠夺性开采。
第八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开发利用规划和市场供求情况,制定年度开采计划,并征得市国土资源部门同意后组织实施。

年度开采计划主要包括砂场数量、采砂量、采砂地点和范围等内容。

第三章 采砂权出让

第九条 采砂权的出让,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拍卖、挂牌的方式确定。

第十条 淮河干流、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灌河、史灌河、洪河及省界、市界和县、区边界河段(具体河段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界定,下同)的采砂权出让方案,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其他河道采砂权出让,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年度开采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河道采砂权出让方案,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编制。出让方案应包括出让方式、地点、范围、开采量和时限,拍卖或挂牌底价,拍卖起叫价或挂牌起始价,竞买保证金等内容。

第十二条 河道采砂权出让应在拍卖、挂牌前30日发布公告。公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砂场位置、现状、开采量、开采时限、通行道路、采后现场整理措施等;
(二)竞买人资格条件和申请时应提交的书面材料;
(三)拍卖、挂牌时间、地点、竞价方式、保证金数额;
(四)确定竞得人的方法;
(五)需要公告的其它事项。

第十三条 以拍卖方式出让采砂权的可以委托拍卖机构进行拍卖,确定竞得人。

第十四条 以挂牌方式出让采砂权的,挂牌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挂牌期限届满,按照下列规定确定是否成交:
(一)报价最高者为竞得人;报价相同,先提交报价单者为竞得人;
(二)无应价者或者竞买人的报价均低于起始价的,挂牌不成交。

第十五条 竞得人在成交确认书约定的付款期限内一次性交付全部成交价款后,到水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河道采砂许可证》,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办理《采矿许可证》。

竞得人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并办理工商、税务等相关经营手续后,即可进场采砂。

第十六条 竞得人在进场采砂前需根据砂场规模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复平抵押金,待采砂活动结束,持证人按照要求复平后全额退还,否则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抵押金代为复平。

第十七条 淮河干流、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灌河、史灌河、洪河及省界、市界和县、区边界河段的采砂权出让收益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取后缴入市财政,其他河道采砂权出让收益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取后缴入同级财政。

第四章 采砂许可审批

第十八条 淮河干流、浉河、竹竿河、潢河、白露河、灌河、史灌河、洪河及省界、市界和县、区边界河段的河道,由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提出初步意见,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河道采砂许可证》。南湾、鲇鱼山、泼河水库迁赔高程以内河段,由水库管理单位审查提出初步意见,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河道采砂许可证》。

其他河道或河段采砂许可证由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并于发证后一个月内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从事河道采砂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采砂申请。

申请采砂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采砂申请书;
(二)取得的河道采砂权出让确认书及缴纳河道采砂权出让费凭据;
(三)说明开采地点、范围、深度、运输路线、作业方式、机具马力、弃料处理等;
(四)采砂申请与第三者有利害关系的,与第三者达成的协议或者有关文件;
(五)在省界、市界和县、区边界河段采砂,还必须出具经河对岸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

第二十条 应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的申请,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库管理单位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签署意见,报送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符合规定条件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3日内作出批准决定;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3日内作出不予批准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 《采矿许可证》与《河道采砂许可证》有效期限一致,最长不超过一年。

《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有效期届满或者累计采砂量达到《河道采砂许可证》规定的采砂总量时,发证机关应当及时收回或发布公告注销。

从事采砂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需要改变《河道采砂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和事项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重新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

禁止伪造、涂改、买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违法转让《河道采砂许可证》。

第五章 采砂管理

第二十二条 采砂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严格按照许可的范围、时限进行采砂,不得擅自扩大采砂范围和采砂深度,不得变更开采地点;
(二)采砂活动不得影响河岸、堤防、闸坝、涵渠、测站、渡槽等水利水文设施以及临河、跨河公路、铁路桥梁、渡口、缆线等设施安全,严禁在上述工程设施管理或保护范围内从事采砂活动;
(三)采砂现场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必要的安全防范设施;
(四)随采随运,不得随意在开采现场堆积砂石或废弃物,严禁破堤运砂;
(五)禁采区内严禁采砂;禁采期内应当停止采砂活动,撤出采砂机具,设立禁采停售标志,堵封砂场出口;
(六)开采后的河床要及时平复,保持底平、坡顺、水流畅通;
(七)禁止在滑坡、塌岸的河段及植被良好的稳固滩地开采;
(八)禁止在桥梁和渡口周围200米范围内采砂;
(九)依法应当遵守的其它规定。

第六章 河道采砂费税基金的征收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河道采砂各项费、税、基金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征收。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南湾、鲇鱼山、泼河水库管理局,按照管理权限具体负责河道采砂费、税、基金的征收。各县、区国土资源、工商、地税、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依法向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水库管理单位办理委托代征涉砂费、税、基金委托书(浉河、平桥两区河道采砂调节基金的征收由市价格调节基金办公室办理委托)。

河道采砂费、税、基金应在源头砂场交纳,未在源头砂场交纳的,应在运销环节中交纳。

第二十四条 河道采砂费、税、基金按相关部门依法核定的标准执行。
(一)河道采砂管理费及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为:河砂4.2元/立方米;淘金砂按产值的5%收取(其中河道采砂价格调节基金0.6元/立方米,淘金砂价格调节基金按产值的1%收取);
(二)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品销售收入×2%×开采回采率系数;
(三)工商管理收费按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414号,原国家计委、财政部计价格〔1999〕1707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细砂资源税每吨1元,粗砂资源税每吨2元。

第二十五条 《收费许可证》全市统一发放,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到市物价管理办公室统一申领,发给委托代征河道采砂管理费的单位。凡无市物价管理办公室发放《收费许可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取河道采砂管理费。

第二十六条 征收河道采砂费、税、基金使用市财政部门统一提供的河砂专用定额票据,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领取发放,实行全市“一票通”,各县区在领取票据时应全额预交河道采砂管理费市级分成部分。河道采砂费、税、基金票据使用管理办法由市财政会同水利等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统一费税分成比例。河道采砂管理费按市、县(区)、乡(含村)1:7:2的比例分成,分别缴入同级财政专户。矿产资源补偿费、工商管理费、价格调节基金、资源税按照委托代征协议的约定分解,并向水利部门提供代征费。

第二十八条 市、县(区)河道采砂管理费、采砂权出让收益应全额缴入同级财政专户,建立政府河道采砂管理专项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资金用于本区域内河砂资源的勘测、规划、监督、禁采标志、河道保护、河道工程维修养护以及与河砂管理相关的费用。乡(镇)分成部分主要用于管理及乡、村运砂道路维修养护等,具体管理使用办法由市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制定。

第七章 河砂资源运输及储存经营管理

第二十九条 运砂车辆应及时足额缴纳河道采砂费、税、基金,实行票车同行,一车一票,不得赊欠或预交。

第三十条 国土资源部门在接到从事河砂储存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办理相关手续的申请后,会同水利、交通部门共同到现场查验,对储存地点和运输道路认可后,方可给申请人办理相关手续。防止乱堆乱放,侵占道路,影响交通。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组织协调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加强采砂、运砂秩序的管理,及时查处重大违法案件。

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河砂开采现场以及储存销售的日常管理,及时查处采砂违法案件,处理采砂纠纷,足额征收河道采砂费、税、基金,维护良好的采砂秩序。

第三十二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在外运砂集中的地段,会同市公安、交通、国土等有关部门对运砂车辆缴纳费、税、基金情况进行查验,对未缴纳或少缴纳费、税、基金的车辆予以追缴,追缴部分归市级所有。
第三十三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一) 未办理河道采砂许可手续擅自采砂的;
(二) 超出许可范围或超出许可量采砂的;
(三) 擅自在河道内违章建筑、破堤开路的;
(四) 擅自转让采砂权的;
(五) 擅自转让、出租《河道采砂许可证》的;
(六) 其他违反河道采砂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河道采砂违反有关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由市、县(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严格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十五条 市、县(区)公安、交通部门应当向同级河道采砂管理机构派驻执法人员,加强对河道采砂活动的治安管理和运输秩序管理。

第三十六条 下列情况由所在市、县(区)公安机关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及时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采砂运砂活动中扰乱治安管理秩序的;
(二) 不按指定路线行驶的;
(三) 利用无牌、无证、报废、拼装车辆违规从事运砂活动的;
(四) 拒不接受检查的;
(五) 采取辱骂、殴打、围攻、无理取闹等方式拒绝或阻挠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第三十七条 工商、国土资源、地税、物价等部门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联合执法。

第三十八条 监察、审计、物价部门应当加强对河道采砂管理单位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执行批准的开发利用规划和年度开采计划的;
(二)不按照本办法规定出让河道采砂权的;
(三)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造成采砂运砂秩序混乱的;
(四)截留、挪用或坐收坐支河道采砂费、税、基金的;
(五)河道采砂管理人员接受管理对象宴请、贿赂,私自降低收费标准,私放砂车、验人情票,以各种方式参与开采、运输经营活动,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的。

第三十九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方案。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持原证到发证机关免费换领新证。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6年2月1日实施。《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河道采砂管理规定的通知》(信政文〔2003〕192号)同时废止。


卫生部关于2003年第八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2003年第八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

卫法监发〔200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根据2003年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工作计划安排,我部组织吉林、黑龙江、江西、青海、辽宁、福建、重庆、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安徽、山东、河南、湖北、西藏、新疆、广西、广东、江苏、上海、贵州、陕西、海南、云南、山西、四川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对市售的酱油进行了卫生监督抽检,现将有关抽检情况通报如下:
一、抽检情况
对市售酱油共抽检了346份样品,检验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防腐剂、氨基酸态氮、三氯丙醇、黄曲霉毒素B1。经检测并依据国家标准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GB18186-2000《酿造酱油》、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SB10338-2000《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进行判定,结果有328份样品合格,合格率为948%。不合格产品的具体情况见附件。
二、结果分析
对市售酱油的卫生监督抽检结果显示,346份样品中有18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52%。不合格样品的具体情况是:7份样品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低于标准要求,占不合格总数的389%,4份样品的菌落总数超标,4份样品的防腐剂含量超标,3份样品的大肠菌群超标,1份样品的三氯丙醇含量超标。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本次抽检不合格的酱油生产企业进行跟踪检查,凡生产工艺与生产条件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限期进行整改。同时,结合我部对春节期间食品卫生专项检查的工作安排,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食品活动,净化节日食品市场,保障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附件:2003年第八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名单

二○○四年一月七日

附件
2003年第八次食品卫生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名单
序号
产品名称
商标
规格 生产日期
或 批 号
生产单位
不合格指示及检测值

1
八味荘酱油狮唛生抽
八味
500mL
20030718 中外合资泰丰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
苯甲酸钠:1.11g/kg

2
好味佳白酱油
深坑桥
420mL 2003年7月6日
深圳好味佳酱油厂
三氯丙醇:1.86mg/kg

3
酱油
真琦
350mL
030929
吉林市珍奇实业有限公司
氨基酸态氮:0.02g/100g

4
酱油
乐源
350ml

吉林市鑫乐园酱菜厂
氨基酸态氮:0.02g/100g
苯甲酸钠:1.42g/kg

5
溯源牌黄豆酱油溯源
溯源 360mL±
5%
20030108
山西省清徐老井陈醋厂
氨基酸态氮:0.032g/100g

6
北京老抽王酱油
老虎萬
620ml
20030719
北京喜德瑞生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司氨基酸态氮:0.288g/100g

7
金富园酱油
金富园
425±5ml
030713
兰西县临江金福园食品酿造厂(地址:黑龙江省绥化市)
菌落总数:1.5×105cfu/ml


8
红花酱油
开拓
450g
2003.04.22
新疆吉木萨尔县庄子实业有限公司
大肠菌群:110MPN/100L

9
黄豆酱油
青海湖
400g
20030830
青海省湟源县源大陈醋有限公司
氨基酸态氮:0.06g/100ml

10
特制鲜味酱油
雪豹
400g
20030430
西宁副食厂
氨基酸态氮:0.15g/100ml

11
老抽王酱油
宝勤
400g
20030823
青海省宝勤副食品厂
氨基酸态氮:0.46g/100ml

12
大唐老抽王
鹏晖
380ml
20030927
西安鹏晖工贸有限公司 防腐计(以苯甲酸计)1.87g/kg

13
黄豆营养酱油
玉环香
300ml
20030930
陕西茂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菌落总数:6.5×105cfu/ml

14
紫燕牌黄豆酱油
紫燕
400g
20030924
西安市第二酿造厂
菌落总数:2.4×105cfu/ml

15
天作美口蘑老抽酱油
天作美
800ml
20030816
成都扬名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甲苯酸钠:1.151g/kg

16
特鲜香菇黄豆酱油
三鼎
500ml
20030721
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东兴食品厂
菌落总数:4.2×104cfu/ml

17
来福酱油
来福
420ml
20031022
山西清徐来福老陈醋有限公司
大肠杆菌:90MPN/100ML
18 古灯牌黄豆酱油 古灯 350ml 20030928 太原市古灯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大肠杆菌:60MPN/100ML



青海省印刷行业管理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印刷行业管理办法

 (1994年5月2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1994年5月24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令第十号发布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印刷行业的管理,保护合法经营,制止非法印刷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以下称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省行政区域内经营排版、制版、印刷、复印等业务的印刷企业都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青海省新闻出版局是全省印刷行业的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印刷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各州(地)、市、县新闻出版(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印刷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印刷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四条 印刷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出版、版权、印刷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行政措施;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全省印刷事业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标准化规划,进行技术和质量监督,指导印刷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贸易合作;
  (三)负责印刷企业开办、登记以及图书报刊印刷定点企业审核批准的有关事宜;
  (四)负责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的印刷许可证管理,组织对印刷企业的年检工作;
  (五)会同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印刷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非法印刷活动和非法出版物,保护出版、印刷、发行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正式出版物,是指出版社批准出版或经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并公开发行的图书、期刊、报纸等。
  非正式出版物是指由非出版单位经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发给《准印证》,供单位内部使用,不得公开征订销售的资料性的图书、报刊等。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非法出版物是:
  (一)违反宪法和法律,危害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以及反动淫秽、封建迷信的出版物;
  (二)假冒出版社名义或伪造书号盗印的出版物,以及买卖书号、刊号从事出版投机活动印制的出版物;
  (三)违反国家出版、版权、印刷管理规定,以及非出版单位擅自印刷、发行、销售的出版物;
  (四)其他国家规定明令禁止的出版物。


  第七条 各级新闻出版(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检查人员对本行政区的印刷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 印刷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第八条 开办印刷企业,应按下列程序申请、审批和登记:
  (一)经企业所在地县级新闻出版(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报州、地、市新闻出版(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印刷企业经营许可证》,同时报省新闻出版局备案;
  (二)申请人持上述批准文件,按规定到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特种行业管理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
  (三)承办图书、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的印刷企业,由省新闻出版局审核发给《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方可承印许可范围内的印刷业务。
  单位内部的印刷厂对外承揽印刷业务的,须按前款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印刷企业歇业、转业、合并、分立、迁址、变更经营项目的,按原审批程序办理注销或变更登记。


  第九条 印刷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承印、登记、制作、检验、监印、监销、保管、取货等管理制度。对单位和个人委印的印件,应登记委印人的名称、地址、经办人姓名、印件名称、内容和数量;按规定需要批准的,还需登记批准文件的名称、编号。
  承印正式、非正式出版物的定点印刷企业,应向省新闻出版局按季报送印刷统计报表。

第三章 图书报刊的印刷管理





  第十条 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等单位,编印供内部使用的图书、期刊、资料、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查,报省新闻出版局发给《准印证》,方可印制。


  第十一条 领有《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印刷定点企业,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承接出版单位委印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必须要求委印单位出具发排单、付印单、或出示报纸、期刊登记证;
  (二)承印非出版单位委印的内部书刊、资料等非正式出版物,应要求委印单位出具省新闻出版局核发的《准印证》;
  (三)承印外省(区)出版社的出版物、非出版单位的非正式出版物,必须出具省级新闻出版部门核发的《准印证》。


  第十二条 印刷企业承印各种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必须与委印单位签订规范的印制合同,并全面履行合同。
  印刷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委印单位出版物的纸型及印版底片租借、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复制、印刷;不得擅自加印、自行征订、发行和销售所印刷的各类出版物。


  第十三条 印刷企业必须按规定在出版物上刊印图书的标准书号、报刊登记证号或《准印证》批准号,以及本企业的真实名称和地址。

第四章 其他印刷品的管理





  第十四条 印刷企业承印图书、报刊以外的其他印刷品,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承印带有广告宣传内容的印刷品,必须要求委印单位出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工商营业执照》或《广告经营许可证》;
  (二)承印带有厂名、企业标识、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的商品装潢包装品,必须要求委印单位出具介绍信和有关部门的批准证书;
  (三)承印商标的,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印刷管理办法》执行;
  (四)复制标有密级的文件、资料、图表和书刊的,按国家《印刷、复印等行业复制国家秘密载体管理办法》执行;
  (五)印制通告、布告、证明身份资格的毕业证书、职称证书等印刷品,必须要求委印单位出具其主管部门的证明和承印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部门和有关部门的批准手续;
  (六)印制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证、介绍信、有单位名称的信封、信纸等,必须要求委印单位出具单位证明。印刷企业确需留样张的,应征得委印单位同意,并在印件在加盖“样张”戳记,防止丢失和外流;
  (七)印制宗教印刷品按《青海省宗教印刷品印刷、销售暂行办法》办理。


  第十五条 印刷企业未经公安部门批准不得从事刻制印章和出售铅字业务。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第十六条 对遵纪守法,自觉抵制非法印刷活动,以及检举揭发或协助破获重大非法出版案件的印刷企业和个人,由新闻出版(文化)行政部门或案件查处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不认真执行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印刷企业,有关部门可予以通报批评、警告;对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可处以三百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印刷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根据情节处以没收非法所得、责令停业整顿、吊销《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印刷企业经营许可证》、《特种行业管理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并可处以非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盗印出版单位的正式出版物的;
  (二)假冒出版单位的名义印制、销售出版物的;
  (三)擅自加印或征订、销售出版单位委印的出版物的;
  (四)承印国家明令禁止的非法出版物的。


  第十九条 印刷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非法所得,视情节可并处非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未领取《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或《准印证》,擅自印制正式、非正式出版物的;
  (二)转让《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
  (三)擅自转让、租借承印出版物的纸型及印版底片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不审查委印人的各种证明材料,印制的印刷品给社会和他人造成严重危害的。
  经营复印业务违反前款第(四)项规定的,查处机关根据事实和情节,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可并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本办法所规定的罚款,一律上交地方财政。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政处罚决定,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文化)、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的职权依法作出,其中:吊销《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印刷企业经营许可证》、《特种行业管理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决定;印刷企业经营停业整顿无效,被吊销《印刷企业经营许可证》的,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吊销其《特种行业管理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省以往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青海省新闻出版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