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

时间:2024-07-13 09:43:1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91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浙江省见义勇为人员奖惩和保障条例》已于1999年12月28日经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鼓励公民见义勇为并保护其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及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保障,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行为,是指公民在法定职责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第三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实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和提供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本条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
公安、民政、劳动保障、人事、卫生、教育、财政等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有关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保障工作。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应当积极宣传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
见义勇为基金会根据其章程,做好有关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保障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保障经费。

第二章 确认
第六条 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由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
第七条 见义勇为人员可以向公安部门申请确认其见义勇为行为。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也可以向公安部门举荐见义勇为人员。
第八条 公安部门接到申请或者举荐后,应当及时调查、核实;认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及时予以确认,并告知申请人或者举荐人。
见义勇为人员未提出申请也未被举荐的,公安部门根据调查,认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直接予以确认。

第三章 奖励
第九条 见义勇为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奖励:
(一)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
(二)主动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追捕犯罪嫌疑人或者脱逃犯,事迹突出的;
(三)在排除治安灾害事故中,事迹突出的;
(四)在与突发性自然灾害作斗争中,事迹突出的;
(五)其他符合本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事迹突出的。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见义勇为人员应当根据其事迹和贡献,分别给予下列奖励:
(一)嘉奖;
(二)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三)授予荣誉称号。
第十一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权限如下:
(一)嘉奖、记三等功,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记二等功,由市(地)人民政府批准;
(三)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对获得政府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由批准奖励的人民政府予以表彰、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十三条 表彰、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应当公开进行,受表彰、奖励人员要求保密或者有关部门认为应当为其保密的除外。
第十四条 有关单位可以对见义勇为人员颁发奖金和给予其他奖励。

第四章 保障
第十五条 医疗单位对见义勇为受伤的人员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和治疗,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拒绝或者拖延。
第十六条 见义勇为伤亡人员的医疗费、误工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及丧葬费等费用,由行为发生地县级公安部门监督加害人或者其监护人及时支付。
见义勇为伤亡人员参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的,行为发生地县级公安部门可以根据情况书面通知社会保险机构先行支付有关费用。
无加害人、加害人或者其监护人确实无力支付或者社会保险机构按照规定支付后仍不足以支付的,有关费用由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解决。
第十七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因见义勇为而误工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发给其工资、奖金以及其他福利待遇。其他人员因见义勇为而误工的,由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八条 见义勇为受伤致残或者牺牲人员的待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有关工(公)伤规定办理;其他人员,由行为发生地县级民政部门参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 受到二等功以上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和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配偶、子女,享有就业、入学等方面的优先待遇。
第二十条 公安、司法机关对需要保护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推诿、拒绝或者拖延救治见义勇为受伤人员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十条规定,对有关人员未予保密或者保护,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在确认、奖励、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工作中,推诿、拖延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
(四)打击、报复、诬陷见义勇为人员的。
第二十二条 负有维护社会治安和抢险救灾职责的人员坐视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的人身、财产权利遭受重大损害威胁,不予救援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2000年1月6日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哈尔滨、沈阳、长春、武汉、广州、成都、南京、西安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有关省、直辖市财办(商委、农委、农办):
1997年5月19日至21日,国家经贸委在苏州市召开了全国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会议。会议讨论并修改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的意见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要在2010年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贸委系统的市场流通工作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坚持生产与流通、内贸与外贸相结合。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1997年的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
经贸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围绕打好“五个攻坚战”的中心任务,引导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进入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规范流通秩序,努力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各级经贸委要继续坚持“统一部署、分类指导与地区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国有企业市场营
销工作的指导,强化对重要商品市场的管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引导企业进入市场、开拓市场
1、加强对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针对当前国有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低、效益滑坡的问题,各级经贸委特别要加强对国有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推动国有企业外拓市场、内抓管理,把开拓和占领市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对国有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帮助企业树立市场
观念,引导和促进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加强对国有企业市场营销工作指导的重点是帮助企业培育和发展产品营销网络,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这项工作要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入手。国家经贸委将结合国有企业改革,集中力量先抓好千户国家重点联系企业中的512户企业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以后再逐步扩展到千户企业
。各地经贸委要重点抓好本地区国家重点联系企业的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作,对这些重点企业营销工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同时,向国家经贸委推荐1-2家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对象。
2、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和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工作,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调整结构。各地经贸委要充分认识市场运行分析工作对于掌握市场运行规律、引导企业生产经营和产品结构调整、引导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对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和关系国计
民生的重要商品的产销存、进出口和价格等方面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并定期进行分析和信息交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控措施和政策建议;另一方面,各级经贸委要继续坚持对本地区企业的产品结构、产销率、资金周转率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经贸委系统
市场运行分析制度和已有的市场运行监测预报系统,定期分析和发布主要行业、主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产销动态,指导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今年内将在全系统启动“市场运行分析制度”,同
时,抓紧信息网络系统的筹备、落实,争取年底前全面投入运行。
3、继续推动企业实施名牌产品发展战略,依托名牌产品扩大国有企业市场占有率。各级经贸委要充分认识名牌产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作用,贯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企业创名牌产品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经贸〔1997〕46号)精神,下功夫强化企业的名牌意识,鼓励和引导企业创名牌,推进名牌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依靠名牌产品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一个名牌产品带动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效应。要发挥经贸委的综合优势,
加强对名牌产品的宣传、保护和扶持,加强对企业创名牌产品工作的宏观指导,积极为名牌产品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技术改造、产品开发和生产协调等方面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扩大工业产品销售。除适当组织企业举办展销会、博览会促销扩销外,各级经贸委要创造更多的有效形式,促进产销衔接。要发挥经贸委综合协调的职能优势,利用产销联席会等方式,协调生产和销售衔接中的问题;积极发展企业营销协会,依靠协会交流市场信
息,组织、规范和协调营销活动;积极支持、协助“中国商品交易中心”的建设,引导企业营销活动向规范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5、努力为企业拓宽市场,扩大发展空间。引导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内外贸一体化道路,努力开辟国际市场;鼓励并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企业积极开辟中西部地区投资和销售市场;帮助中西部地区企业扩大与东部地区企业的经济联系,为其“借船出海”创造条件;支持实力强的大型
工商企业向农业投资。
要重点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各地经贸委一方面要帮助企业发展和健全产品在农村的销售网络,特别要引导产品积压严重的企业,分析农村市场的需求情况,了解和掌握农民的收入状况、消费结构、消费习俗、消费次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市场目标,调整
产品结构,生产适合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投放农村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体系,搞活农村流通,增加农村市场容量。要大力推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带动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实现多层次增值,提高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和农业的综合效益,转变农村
经济的增长方式,保证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搞活农村流通,积极发展各种农村运销组织,拓展流通渠道,理顺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及生活消费品的产销关系,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推行连锁、代理、配送等流通组
织形式,稳定流通渠道,规范流通秩序,促进城乡商品的交流;同时,要搞好售前、售中、售后系列化服务,促进工业品市场的开拓。
二、加快培育现代流通组织形式
6、要通过培育现代流通组织形式,逐步在微观上建立并规范企业的营销体系,在宏观上营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流通体系。
近期培育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全力推进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的重点是抓规划、抓规范、抓培训、抓政策扶持和落实。国家经贸委将组织制定连锁经营、代理配送和贸工农一体化的“九五”发展规划,并将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促进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试点向规范化方
向发展。
继续发展连锁经营方式。要在总结近几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重点抓好连锁经营的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同时要推动连锁经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推行商业连锁经营的基础上,重点支持和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多元投资主体的连锁集团,实现规模经营;注重加
强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为龙头的专卖店连锁销售网络和系统的发展。
继续推动代理制试点向前发展。要对企业进行规范化引导,包括在条件成熟的企业中进行佣金制、总代理、地区和品种独家代理等代理方式的试点;同时,要贯彻优胜劣汰原则,及时淘汰不能按试点要求运作的企业,将思路开阔、机制灵活的企业列入试点。各地经贸委要继续帮助试点
企业协调落实各项试点政策,协调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对试点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跟踪,对不符合试点方案要求的企业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继续深入开展物资配送制试点。试点的重点是营造产需关系稳定、流通环节少、经营规模大、流通效益高的新型物资流通网络。要继续抓好国家经贸委已批复的四个煤炭配送中心试点方案的实施,在改造基础设施、稳定供销渠道、扩大配送规模、建立适应配送要求的内部运行机制等方
面取得突破。在此基础上,国家经贸委今年将在缺煤地区继续扩大试点;同时,在钢材、机电产品等品种上进行配送试点。
除现有试点外,国家经贸委还将选择一些消费品进行连锁、代理和配送制试点,今年准备结合进口酒类市场管理工作,在进口酒经营领域开展连锁、代理和配送制试点。各地经贸委也要因地制宜,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的培育方面进行大胆、有益的尝试。
三、大力推进贸工农一体化
7、贸工农一体化是一种把农产品种植、养殖与收购、加工、科研和销售紧密联系的经营方式。实行贸工农一体化有助于稳定农产品的产销关系,稳定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有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容量,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多重效益和推动作用,
必须大力推进。
今年在国家经贸委试点的基础上,要在全国范围内稳步地分层次推进这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国家经贸委确定的十个试点项目的运作,重点放在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培育一体化内部各环节的联结机制,增强一体化组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上面;同时积极扩大试点范围,选择一些产销矛
盾突出、示范性强的大宗品种进行一体化试点。二是要求各省区、各地市县层层开展这项工作,每个省区经贸委都要抓一批试点项目,并向国家经贸委推荐一、两个试点项目作为具体联系指导项目。三是为试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经贸委准备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制定试点政策;各地经
贸委也要发挥综合优势,为试点提供政策支持。
四、规范流通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8、加强对重要商品市场的管理。今年内,国家经贸委将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牵头对汽车、钢材、煤炭等重要生产资料市场进行规范管理;要继续加强成品油市场整顿和管理;以进口酒类经营管理为突破口,开展进口商品国内市场管理工作;继续参与棉花、生猪等重要商品的市
场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
9、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努力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各地经贸委要从建立大流通、大市场的高度和要求出发,采取政策措施,制止地方保护主义倾向,鼓励和支持企业依靠自身实力,通过竞争占领市场。同时要结合代理制、配送制、连锁经营等试点,重点支
持发展社会化的、跨地区经营的大型流通组织,在提高流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实现地区间商品、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动的过程中,带动地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10、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运用法律手段指导和规范市场运行。国家经贸委准备根据各地成品油市场整顿和管理工作的情况,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整顿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和《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与有关部门制定《进口酒类国内市场管理办法》。此外,
还准备就规范各类展览、展销活动以及规范拆船行业管理等方面工作制定法规。各地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法规,充实和完善已有的法规。
五、深化流通企业改革
11、各地经贸委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国务院关于企业改革实行“抓大放小”的原则,加大流通企业改革力度。同时,把国有流通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国有流通企业转换机制。流通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走与生产企业紧密结合的道路
。“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经贸委,要使国有流通企业在“增资、改造、分流、兼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要积极组建企业集团,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途径,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扶持发展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竞争力强的贸工结合的企业集团,促进流通增长方式的转变。要重
点探索妥善解决国有流通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税负不平等的问题。
六、加强业务建设与业务网络建设
12、近期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业务建设的重点是加强培训。国家经贸委拟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围绕加强对国有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指导、新型流通组织形式试点和市场管理等工作,对各地经贸委市场流通部门的有关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各省(市、区)经贸委也要
根据实际需要,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培训的主要对象是本省(市、区)各级经贸委市场流通部门和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试点企业及重点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
13、进一步加强业务网络建设。在初步建立、完善省级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机构的基础上,下一步要加快建立、完善地市、县的业务网络。省(市、区)经贸委要特别注重发挥地市一级经贸委的作用,对其加强工作部署和业务指导;同时,加强省内各地、市经贸委之间的横向联
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的网络优势,为推进经贸委系统市场流通工作提供组织上的保证。



1997年6月25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九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硫丹修正案》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九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硫丹修正案》的决定


(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批准分别于2009年5月8日和2011年4月29日经《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四次会议和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九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新增列硫丹修正案》。